今年35岁的刘先生(化名)在互联网行业打拼多年,在工作中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
“忙起来顾不上吃饭,随便点个外卖填饱肚子就好”,刘先生总是错过正餐时间,重油重盐的食物是他的日常标配。
长期以来,他的肠胃发出了“警告”——慢性胃炎时常让他感到腹部胀痛。起初,刘先生以为这只是饮食不规律的小问题导致胃病发作,自行服用胃药应付过去。
然而,几个月后,这些“小问题”并没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腹泻、便血接踵而至。终于,刘先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前往医院就诊。经过肠镜检查,临床医生取出活检组织送病理检查。
经病理医生诊断发现,刘先生的右半结肠处有一大小为3.0cm*2.5cm*1.0cm的溃疡型腺癌,累及至浆膜下层,最终确诊为结肠癌。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及地区均不同。根据国家癌症中心(NCI)发布的 2022 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数据显示,中国新发结直肠癌病例51.71万例。
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因疾病的阶段而异,根据《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3版),早期结直肠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5%,甚至可以完全治愈。
然而,由于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中晚期,此时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为了得到更精准、个性化的治疗,刘先生确诊后,在临床医生建议下做了肠癌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基因检测,结果提示他体内的肿瘤细胞存在特定的基因突变,对某一靶向治疗药物较为敏感。经过靶向药物的积极治疗,他的病情逐渐稳定。
据了解,NGS是一种新兴的基因检测技术,能够全面地展现肿瘤相关基因的全貌,精准地分析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情况。简单来说,它能同时对上百万甚至数十亿个DNA片段进行“解码”,帮助医生看清癌症背后的基因秘密,从而为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
尽管医学技术进步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但预防永远是最有效的“治病良方”。
健康饮食:少油少盐,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长期熬夜。
定期筛查: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或有肠癌家族史者,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或粪便潜血检查。
关注信号:出现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便血、体重突然减轻等症状,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