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朱先生年轻力壮,身体素质很不错。前阵子,他发觉自己肠胃出了些问题,反复拉肚子,一天三四次,有时候竟达七八次。朱先生没太在意,以为只是普通肠胃炎。可突然有一天,他发现自己拉出了黑色的大便,还发起了烧,就赶紧前往医院就诊,最终被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是炎症性肠病中的一种。
炎症性肠病(IBD),又被称为“绿色癌症”,近年来在人群中的发现率不断走高。究竟什么是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有什么症状?……5月19日世界炎症性肠病日,病小理请到了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消化病理亚专科带头人汪春年,一起聊聊炎症性肠病那些事儿。
什么是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与环境、饮食、遗传、感染、肠道菌群、免疫、负面情绪等多种因素有关,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图片来源 邵逸夫医院)
得了炎症性肠病,会有什么症状?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20~49岁,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
其中,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主要是累及大肠(包括结肠+直肠)的黏膜和黏膜下层,常常慢性起病,临床上多以粘液脓血便为主,伴或不伴腹痛,少数急性起病,偶见急性暴发性起病。
克罗恩病累及的范围比较广,可以从口腔开始,一直至肛周。同时累及小肠、结肠、肛周占多数,较少的患者累及全消化道。由于克罗恩病的炎症会累及到肠道的全层,而疾病如果未能得到良好地控制,可能会出现肠梗阻、溃疡穿孔、内瘘或外瘘等严重情况。多数慢性起病,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各种瘘和肛周疾病多见。
另外炎症性肠病的很多患者会合并肠外表现,如皮肤、关节、眼睛等部位疾病。
炎症性肠病,该如何诊断?
炎症性肠病诊断过程繁杂,一些疑难病例常常需要多学科会诊,如放射科、病理科、皮肤科、风湿免疫科、血液科等众多科室医生讨论。
由于两种疾病均是主要累及肠道的炎症性疾病,诊断方面又缺乏金标准,所以在诊断过程中,需要先谨慎鉴别其它疾病,如各种肠道感染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肠白塞氏病、肠道淋巴瘤等,这也是部分患者经过多种检查仍无法明确诊断的原因。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累及部位不同,在选择诊断手段时会有差别。溃疡性结肠炎需要做粪便检查和选择性血液检查,结肠镜检查结合病理检查也非常必要。克罗恩病由于疾病累及范围广,确诊过程涉及的检查会更多,所需诊断时间会更长,除了血液、粪便等化验和结肠镜检查,还需要小肠、肛管部位的检查。小肠的检查类型有CT、磁共振、胶囊内镜、小肠镜、病理检查等,需要结合患者情况合理选择。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具有破坏性的炎症性疾病,不及时治疗,疾病会发展、加重、出现并发症。比如消化道大出血、肠穿孔、肠腔狭窄、肠梗阻、肠瘘、肛瘘、腹腔脓肿、肠癌等。一般克罗恩病不及时有效治疗,2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肠道狭窄、瘘管或脓肿,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汪主任提醒大家,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如果确诊了炎症性肠病,需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合理用药,争取早日控制病情,恢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