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癌症若早期发现治疗,生存率能明显提高,以常见的恶性肿瘤结直肠癌为例,有研究数据表明,早期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超过90%,晚期生存率仅为10%,所以要倡导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根据2021浙江省肿瘤登记年报,浙江省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第4位,“但它却是少数能通过筛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了解,我市在2022年开展的“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项目中,完成风险评估28.5万人、结肠镜检查1.4万余例。检查中有近六成市民被发现存在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及其他良性病变等问题。
比如奉化区尚田街道74岁的李女士,2022年6月参加了筛查,问卷风险评估显示“中风险”、粪便潜血试验“阳性”。尚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即为其预约了奉化区人民医院进行肠镜检查,果然发现横结肠有一个直径2cm的息肉,病理活检证实为“横结肠有癌细胞”,最后李女士接受了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肠癌,因为处置及时,不需要再化疗。
而另一位筛查结果类似的周女士,在肠镜检查过程中就完整切除了癌前病变的息肉,不仅避免了癌症的进一步发展,也避免了外科手术。
有数据表明,90%的肠癌是一步步从肠息肉转变来的。大部分肠癌的发生遵循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的癌变进程。也就是说,得了腺瘤性息肉如果不处理,就会变成肠癌。
根据《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2022版)》,医生强烈建议以下人群及时做个肠镜,及早发现隐患:
①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②40岁以上人群,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黏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③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④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⑤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⑥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⑦诊断为遗传性大肠癌(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直系亲属,年龄超过20岁。
很多朋友做完肠镜之后,肠镜报告上诸如“活检,需要等病理报告”等字样时,心里就有点紧张了:是不是很严重啊?怎么还得做病理呀?其实并不是取活检就一定是长了肿瘤。
一般情况下,当内镜医生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可疑病变,比如息肉、溃疡、癌等,往往会取活检进行病理分析,以判断病变的性质及严重性。所以说做了病理,要耐心等待病理结果,不要有过多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