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对肺癌的恐惧,每年体检查出的一大批肺结节患者都心慌得不行。切了吧,万一术后是良性的,可能白挨了一刀;不切了吧,万一是肺癌,错过手术等于错过生命!
那么肺结节可能是恶性的?哪些肺结节需要手术治疗?今天“病小理”继续请到了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胸科病理亚专科带头人陈金平医生把你关心的问题一次性说明白!
如何辨别肺结节的危险程度?
一般来说,结节的通用分类方法可分为实性、磨玻璃以及磨玻璃混合实性三类。这三类中,混合性的结节恶性风险要高得多,其次是磨玻璃结节,然后是实性结节。
从大小来看,3厘米以内的都会被称为结节,但个头越大,恶性风险越高。大于8毫米的结节风险较大,尤其是大于2厘米的结节,恶性概率非常高。(不过依然存在大结节是良性的案例)
从结节形态来看,边缘比较奇怪的结节更危险,比如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常见于肺腺癌)、胸膜凹陷、支气管充气征等形态特点也都会增加一定的恶性风险。
从结节数量上来看,未必数量越多恶性风险越高。但如果是多发磨玻璃结节,需要警惕。
从个体情况来看,同样是查出结节的人,重度烟民、高龄、有职业暴露史(比如石棉)、有慢性肺部疾病、有个人肿瘤史、有肿瘤家族史等因素,也会增加恶性的概率。
从血液肿瘤标志物来看,如果在随访期间,肿瘤标志物在数月中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也可能预示着恶性风险。但很多时候,这类指标并不靠谱,因为存在较多假阳性或假阴性,只适合给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什么样的肺结节需要手术?
如果医生评估肺内结节的恶性程度比较高,可能需要做手术,比如大于8mm以上的部分实性的磨玻璃结节,在随诊过程中有增大的结节,医生会根据结节的性质判定结节可能为恶性的风险较高,是一个早期肺癌的可能性大,那么就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穿刺活检?
有些患者会询问在做手术之前需不需要做肺穿刺活检来明确他的诊断。
一般来说,医生不建议患者在手术前进行肺穿刺活检,除非肺结节的性质判定并不太确切,或者考虑恶性的风险为仅中等,需要进一步的术前病理评估,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建议做术前的穿刺活检。
如果患者肺内结节考虑恶性风险高,患者能够耐受手术,医生会建议患者直接做手术来明确诊断。对于这些怀疑早期肺癌的肺结节,不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达到根治的目的,还可以通过病理来明确结节的性质。
肺癌的高发年龄为45~65岁,陈医生建议40岁以上,特别是有以下一项高危因素的人群,
每年接受一次CT筛查:
1. 吸烟≥20包/年,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2. 被动吸烟者;
3. 职业暴露史(石棉、铀、铍等);
4. 恶性肿瘤病史或家族肺癌史;
5. 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弥漫性纤维化肺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