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肿瘤的最终诊断是靠病理,病理被称为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然而,病理医生培养周期长,我国病理医师缺口近10万人。如何解决如此庞大的稀缺资源缺口?如何让患者获得更优质的病理诊断服务?
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的宁波区域远程数字病理诊断云平台,将11家病理分中心和14家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平台,构建打破地域限制的“云病理”平台,实现区域病理资源共享和优质资源下沉。
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上午,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数字病理云平台的大屏幕上,如往常一样滚动播放着几家病理分中心取材台的实时影像。
11时04分,一份来自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的病理诊断申请单,出现在数字病理诊断云平台的电脑上。同时发来的简要临床资料显示,病人的盆腔内有巨大包块,初步临床诊断是子宫平滑肌瘤。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的病理医生在仔细观察了病理切片后,很快确认了“(子宫)平滑肌瘤”的诊断意见,11时07分,诊断报告单被发回医院。
这就是病理医生借助远程数字化诊断手段和数字化病理云平台开展病理诊断远程疑难会诊和远程术中冰冻诊断的场景。
依托千兆卫生专网建立的宁波区域远程数字病理诊断云平台,将11家病理分中心和14家基层医疗机构及3家对口帮扶医院纳入平台,提供远程疑难病理会诊服务,形成“基层医院——三级医院——病理中心”的分级病理会诊模式。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优质病理资源供给,为基层医院提供优质、高效的病理诊断服务,让病人免除长途奔波,节约就医成本。
区域远程数字病理诊断云平台除了在扩大服务面上凸显优势,在提高医生个体诊断效率上也是成绩显著。
2020年,市临床病理质控中心成立组织病理、细胞病理、病理技术与分子病理三个专业质控指导组和疑难会诊专家组,将全市22家委员单位均纳入其中,通过数字病理云平台免费开展疑难病理远程带教,有效架起了专家与基层医院病理科医生会诊、咨询、讨论的桥梁,帮助基层医院提升病理诊断水平,促进县市区医院的病理力量也得到加强。
线上线下同步的读片会
“以前,遇到疑难的肿瘤需要患者自己带着切片去找上级专家。不但要来回奔波,预约专家也是个难事。也有的采用邮寄方式,不但涉及医院和患者之间的收寄问题,还经常会发生碎片状况。”
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设备信息科科长张金介绍,对接上级医院,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开通了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数字病理疑难会诊网上绿色通道,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全国最优病理医疗资源,最大限度保证了病理诊断的速度。
病理中心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远程会诊图
仅2021年,宁波市病理中心通过远程数字病理诊断云平台为患者提供远程会诊服务1796人次;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字病理读片教学,并利用网络同步线上直播,累计接受教学人数达4200人次,直播收看人群已经遍及到全国各地。